。
“孔明以为呢?”
“拙见以为,大可不必。”诸葛亮答道。
“为何?”李基问道。
“老师所设大略一成,青州便有若牢笼,既无援兵,又将缺衣少粮,大可于冬季缓缓图之灭之,那三千虎豹骑纵使再如何精锐,届时亦能反掌而灭。”
诸葛亮拱手应了一句,然后开口道。
“且即便请卫将军分兵一部分白马义从,少了同样拦不住虎豹骑,多了又严重影响卫将军所率兵力。”
“既然如此,不如不分,更利于子龙将军奇袭东朝津。”
李基随之颔首,诸葛亮与司马懿迂回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的行事作风有所不同。
优势渐显之际,诸葛亮更喜欢求稳,司马懿则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李基略加斟酌后,道。
“不必分兵,拿下东朝津不容有失。”
“即便曹仁派来的是虎豹骑,徐文向绝非庸将,又有田元皓为军师,想必在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也足够那一支虎豹骑喝一壶了。”
赵云所率领隐于边境整装待发的白马义从,需要深入敌后直取东朝津。
一万五之数不少,但终究是轻骑奔袭,缺乏攻坚利器,又没有后勤补给,成败与否全赖赵云与郭嘉临机决断。
一旦东朝津有重兵防守,一时攻陷不下来,说不得这一万五白马义从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因此,多给赵云留些兵力,也能让赵云多些把握。
而接下来的时间,李基一直坐镇中军大帐,翻阅着各方汇聚而来的军报与情报。
直至夜深子时,李基方才派出了传令兵分别奔赴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
待传令兵赶至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已将近天明。
而赵云与魏延也知战机稍纵即逝,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在等待着李基的军令。
即便是夜间小憩一阵,那也是甲胄不离身。
待李基的军令送达后,赵云几乎是当即就出发,率领着大部骑兵穿插入泰山郡内,直奔济南国。
自收到军令起的七日内,拿下东朝津,这便是赵云的任务。
一旦七日内没能拿下东朝津,待远在冀州的曹操得知北伐之事,必然会迅速往青州派遣援军。
作为从冀州横跨黄河抵达青州的主要渡口,东朝津的防备力量也必然会随之大大提高,再想奇袭攻陷东朝津可就不是如此容易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