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想来应该还有是通过这些特写让观众对这些角色开始拥有一些印象。
发现李易导演在对特写,大特写的运用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每次争论后的缓和期,景别立刻从特写变回中景,让空间突然舒展,目的是让观众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
而临近结束时,面对最无理取闹的3号和最理性的4号,说服的难度达到最大,又会开始采用大特写将激烈的冲突推向顶峰,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镜头语言为情节服务,镜头中的情绪能传达给观众,并牵引着观众的感受。
《十二怒汉》的分镜头在我看来,绝对是李易导演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那些镜头能够鲜明地反映人物关系。这是多人对话中理清叙事的重要方法。
影片最初,8号陪审员孤军奋战,只有9号在心里向着他。构成轴线的对话双方分别是“8号和9号”以及其他陪审员。
之后,8号陪审员通过发现证词中的逻辑漏洞,获得其他陪审员的支持。在他们和3号对峙的正反打镜头里,8号和其他陪审员处于同一阵营,且他站在画面中间,符合“无罪”阵营领导者的身份。相比起来,3号显得孤掌难鸣。
影片快结束时,交替出现的正反打镜头中都有两个人物:3号和4号,8号和9号。他们恰恰是两个阵营的领头人物。《十二怒汉》属于本格推理,人物众多,动机复杂。画面构图不断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强调人物关系的变化,让观众在略显烧脑的剧情中也能跟上思路。
大家经常看电影,应该知道,巧妙的利用镜头,的确是可以展现角色的心理活动的,简单地说,就是镜头的角度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
在《十二怒汉》的结尾部分,9号发现“证人戴眼镜”这一关键性证据后,摄影机仍平视4号,但转而用仰视的角度拍摄“无罪”阵营的角色,使他们的形象变得高大,体现他们发现关键逻辑漏洞后的笃定和强大的压迫力。后续剧情和仰视镜头的效果相符,4号最终被他们的逻辑说服,支持“无罪”。
最初的时候,我也以为,《十二怒汉》场景单一,拍摄起来应该很简单才对,可是真正地拉片之后,才发现,真的不简单。
《十二怒汉》在布景和镜头上设置众多小巧思,绝对是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因为这些东西让观众能够迅速明确空间关系。
所以,虽然场景单一,但是却绝对的不简单。
这里要提到一个可能非专业人士不那么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