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是有组织的活动,十几个人,七八架“灵鸟1”,还有一架“灵鸟1Pro”。
呵,真有钱,好羡慕啊
隐约想起听李文倩说过,学校成立了一个“无人机社团”。
距离寒假没几天了,没想到还在搞活动,看来活跃度很高的。
当初答应和学校的“增强沟通”,基本都落到了实处,“开放日”两周一次,社团也建立了起来,“无人机设计大赛”也顺利开始。
不过大赛要给大家一点时间,制作一架能飞的无人机,对于大学生来说没那么容易。
从报名到参赛有四个月的时间,学校还有指导老师,开明智能也会时不时派员工来指导一下。
考虑到这么费工夫,周瑞觉得到时候可以增加一点奖励,再给追加一点赞助,把场面搞得好看一些,隆重一些。
正想着呢,手机轻震,周瑞掏出来一看,是赵院长的电话。
“小周,你论文拆分的事情,我把第一部分发你看一下,如果没问题,我们准备直接以‘复大太阳能研究所’的名义,投一下《科学》。”
再次强调,“复大太阳能研究所”,是投稿单位,一作依旧是周瑞本人。
他那篇“干巴巴”的论文,直接从理论到制备方法全撸了一遍。
从学界现有的成果来参考比较,“钙钛矿路线”效率被拉升了接近8倍,与传统“晶硅路线”相比,也有两倍的提升。
如果直接发布,虽然足够震惊,但也有些浪费,这里面就有些学界的弯弯绕绕了。
最后为了配合母校的计划,周瑞同意对论文进行拆分,留出时间和空间。
经过赵院长的解释,周瑞才知道之所以赶在这个时间投稿,还有点别的考量。
想卡在周瑞本科毕业(程序完结)前。
这样周瑞,就是一个本科阶段发过CNS顶刊的科研人了,是一个极少有人拿到的荣誉。
学校算是为他考虑,这倒是一个之前周瑞没注意过的点。
有赵院长做亲自操刀,这篇拆分后的论文大概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内容,而且掩盖了包括大规模制备方法等实质内容,只保留了实验室理论,并且最终效率卡在了16.7%。
也就是说:在全新的路线上,刷新了“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效率记录。
这里面就是学界的弯弯绕绕了.因为他可以自己再刷新自己的记录.
不说在《科学》上整个连续剧,搞个三连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