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城时,王政和徐方便已经放弃了动兵一途了,这是此时的下下策。
不过不能动兵,却要调兵!
若是昌豨那边真能劝动臧霸,引起东海内乱,自家既都做了火中取栗之举,自然要靠近一点,好捡便宜了。
所以王政本身是准备近期增兵即丘,甚至亲身前往,万一东海有变,他便可以反应及时,最快的掌控局势!
不过此时这节倒不急着提,他看着进场至今始终沉默的祢衡,笑了笑,温声问道:“先生,泰山那边诸城如何了?”
“衡已抽调了大批壮丁,并有数千军卒相助,各城城墙,民居,如今应已修葺大半。”祢衡性格虽是狂傲,倒非妄自尊大之人,作为文官,除了刚投效时为展示自家才能多有进言,其后军议从来不率先表态,直到此时王政问起文事,才开了自家尊口。
“三郡如今的棉、铁粮储呢。”王政又问。
“除了琅琊几县,其他两郡并无两收之田,虽新开垦的荒地不少,若不至秋收时,所得应不会多。”祢衡侃侃而谈:“尤其将军还在各地免了不少税收,若按此时库存,尚够全军用度三月。”
“棉、铁这块倒是所得颇丰。”
祢衡回答的仅是民田这块,甚至说仅是琅琊、泰山两郡之地。
彭城有张昭管理,祢衡再是狂傲,毕竟张昭无论年纪、名声都较他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不会越俎代庖,而如今王政的治下,田地本就分为两种,一种自然是民田,分给百姓耕种,按照赋税定额上缴。
另一种军屯,却是直接归军队辎重管理,军田平时更多满足士卒以及家属吃用;而民田的赋税,除了发给百官俸禄,设立常平仓外,如果逢有战事,也有输送、供应的责任。
三月啊....
王政暗自思忖,也就是说,若是加上彭城的仓储,以及军屯那边,起码能有四五個月用度,也就是说可以支撑一场长达近半年的战争了。
也算不错了,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他突然问到这个话题,堂众众人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将军突然问及粮食储备,是什么意思?
莫非真要对刘备用军?
想到这里,吴胜、陈皎等人自是心中一喜,而于禁、祢衡这些,却是心中一个咯噔,已开始心念急转,想着如何措辞劝说。
不管他们如何想法,王政笑了笑,只是轻描淡写地道:“诸位的想法都有道理,对外用兵是大事,本将也要好好思量一番,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