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帝国的了解可能都是片面的,因为很多皇帝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雒阳城,甚至是皇宫。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能对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那纯属想多了。而此时此刻,汉帝国的局势发生了深远的改变,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人崛起了,使得帝国出现了改变的契机。
最大的契机就是纸作为一个重要的书写媒介,开始大规模的运用在了日常的行政事务之中。
在刘备造纸之前,汉帝国也有纸,但是受限于技术条件,质量高的纸造价太高、生产效率太低,造价低、生产效率高的纸质量又太差,完全无法用在正儿八经的国家事务上。
所以这一阶段,汉帝国官方还在大规模的使用竹简这种更能保存数据的东西来书写,而随之带来的麻烦就是竹简的价格也不低,且书写效率不高,重量太重。
想要大规模收集数据、书写人口、土地之类的数据进行记录,那成本是用纸书写的成百上千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帝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治理和监管。
刘备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很早就开始造纸,完善造纸技术。最后在凉州和益州首先开始造纸,逐步用纸张取代了他麾下的官员系统的书写习惯。
三四年之后,造纸的技术进一步改善,造纸工匠数量大大扩充,造纸工坊数量大大增加。
目前,汉帝国主要的造纸基地就在益州蜀郡。益州蜀郡官方控制的造纸工坊在建安四年已经超过了两百个,从业人员超过了一万人,他们昼夜不停的用竹子作为原料造纸,为官府提供了天量的纸张用于行政工作之中。
就目前的产量和交通状况来看,想要给全国的读书人自由自在的用上纸张来进行书写,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将生产出来的纸张运用在国家治理层面,则是足够的。
整个汉帝国也就十六万官吏,五千多万的人口,地方是不小,但是架不住人少啊。
真要管理起来,还能难过人口上亿的超级大国吗?现阶段产出的纸张,确实已经足够使用了,纸张产出之后,大量运输往雒阳,由雒阳进行分配,数年下来,各地都有了相当数量的纸张库存。
轻便好用且承载效率很高的纸张也逐渐取代了笨重的竹简,成为了官员们书写所用的第一工具。
因为有充足的纸张供给,进行大规模数据收集成为了可能,成为了一件竹简时代难以设想的事情,其成本相较于竹简时代,无论是运输还是造价,都大规模大幅度的下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