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
掌权之后就成了恶龙,纵容家人为恶。
最关键的是,交趾战略上他是投降派。
蹇义、夏原吉等人表示,国库的钱粮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不能放弃那里。
杨士奇等人则力主停战,允许交趾独立。
可以说,陈景恪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这也是方才没有上前结识对方的主要原因。
换成是于谦于少保过来,他早就上去要签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杨士奇能在永乐、仁宣、正统初期执掌朝堂,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用好了,不失为革新的闯将。
至于他为恶乡里……希望这辈子能改一改,否则三族难免吏治成绩单上走一遭。
不过杨士奇的出现,也让陈景恪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大明立国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老臣经历过战乱,深知乱世的可怕。
他们或许会保守,但一般都比较务实,对底层的认识也比较清晰。
承平年代生长起来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如果朝廷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很可能会生出乱子。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国无菌手术室的标准,是九五年才由军医总确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普及。
然后他穿越那会儿,网上很多人就开始认为,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能做手术。
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放大到全社会,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有人认为古代盛世时期百姓能温饱,十天半个月能吃一次肉。
然而事实是,盛世时期也是土地兼并最激烈的时期,百姓开始失去自己的土地。
温饱?
饿不死就算命大了。
反倒是立国初期百废待兴,百姓分到了土地,靠辛勤劳作能混口饭吃。
但能日两餐七分饱,那都算是富裕人家了。
至于油腥?想多了。
饭里面能多放几粒盐,那都是改善生活了。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影响还不大。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
作为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
陈景恪已经决定,回去就写一篇相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