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鼎身内部有铭文,这种铭文分为铸铭和刻铭两种,又被称为“金文”。
文字是文化之源,自然更是文学之本,从金文开始切入,继而探讨当时的社会风俗、礼仪,以及文化之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非常好写。
陈凡连资料都不用查,整座青铜鼎,和当时西周时期的相关资料、经典都在脑中浮现,继而通过敲击不断的手指头,化成电脑屏幕上一行行的文字。
西周时期的经典著作不多,仅有《诗经》、《尚书》、《周易》等寥寥几部,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写的东西不要太多。
而且徐教授对《尚书》和《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上个学期,他跟着徐教授上课,享受一对一的服务,徐教授的学术成果,自然而然也成了他的资粮。
再结合他自己看过的其他著作、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不知不觉,便碰撞成了一篇论文,《从青铜器看文脉之源》。
等他写完论文,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就连屁股下的火炕,也没之前那么暖和。
原来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天。
陈凡赶紧将火炕重新烧热,随意做了一碗海陆空什锦炸酱面,唏哩呼噜吃完之后,便上床睡觉。
……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打印好的论文去了学校。
徐教授办公室里,陈凡乖乖坐在办公桌前,盯着老师检查作业。
嗯,不是一位老师,而是三位老师。
真巧,刘登卓和席天平两位老先生也在,江大三老又聚齐了。
良久之后,徐教授才抬起头来,顺手将稿子递给席天平,看着陈凡的眼里满是笑意,“资料详尽、论述有据,内容也非常精彩,没少花时间吧。”
陈凡“啊”了一声,满脸诚恳地点点头,“从老师布置任务那刻起,我就在思考这篇论文要怎么写。在博物馆跟着张馆长学习的时候,也在同步整理资料,每天都工作到半夜。然后才开始下笔,就连单位开会时也在构思,才在昨天深夜完成。”
徐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
顿了一下,又说道,“其实不用着急,我给你定的时间是学期结束前,还有时间,虽然你是年轻人、身体好,也要劳逸结合才行。”
听到老师关心的话语,陈凡心里有些不好意思,搓了搓双手,小声说道,“主要是单位上事情多,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从函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