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能力,在这个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战因为东非和美国等域外国家的干扰,这导致欧洲大陆和整体世界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换句话说,就是全球市场的蛋糕,并没有因为一战这场空前的战争而重新分配。
所以,各国间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尖锐,只不过如今欧洲各个大国,暂时没有再发动一次世界大战的精力和能力,所以只能继续维持旧秩序的运行。
而这就造成一个后果,就像电子产品的系统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一样,产品的功能运行就会出现卡顿,反映在国际商业和贸易上,就是各国之间相互下绊子,从而影响世界市场的正常运作。
具体表现就是战后,原本各国建立的关税壁垒不仅没有打破,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国际贸易萎缩,全球经济萎靡。
过去欧洲各国还能通过殖民地扩张来缓解这些问题,但是上个世纪末,全球基本已经被瓜分殆尽,这套办法显然已经变得有些过时了。
当然,如果通过战争手段,抢夺别人的殖民地和市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一战就是这种方案的结果,在域外国家的捣乱下,欧洲两大利益集团只是进行了一次平白的内耗,只有东非和美国,日本这些非欧洲的域外强国占到了便宜。
而这也导致欧洲的大国在战后对美国和东非恨的牙痒痒。
而利益受损的欧洲各国,在战后也推行了更加极端的关税政策,尽可能的拖延东非和美国的经济发展。
当然,这是体面一点的说法,不体面的说法则是提防东非和美国进一步在全球市场攻城掠地,维护自己剩下的那些家底。
而为了应对欧洲各国的反扑,东非和美国显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就比如东非想要促成的东南非共同市场,就是为了拉帮结派,扩大和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为东非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弗里德里希殿下,这个所谓的东南非共同市场下,他是否会涉及到东非对我们各国或者说殖民地发展问题上的指手画脚?”意大利代表有些不识趣的提到。
意大利本身就对这次会议不太感冒,毕竟明眼人都知道东非搞这个东南非共同市场,说白了就是为了圈钱,拉圈子。可是,如果真完全放开限制的话,在座的国家有哪个能真的同东非形成竞争,最终的结局都是沦为东非剥削和掠夺的对象。
既然如此,为什么意大利又派人参加这个并不心甘情愿的会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