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贞观十六年。
正月,魏王李泰撰成《括地志》。
帝大喜,宠爱愈盛。
同时长安开始出现太子失德,魏王有德等言论,不少官员勋贵对太子最近这段时间的行为举措也颇有怨言,觉得不似人君之相,并且夸魏王有德有才。
几乎可以说,魏王李泰妄图夺嫡的心思,就差直接写自己脸上了,只有李世民还觉得他憨厚可爱,是个好儿子。
而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比较逆反的李承乾也不傻,很容易便看出了李泰的心思,并且感受到威胁,紧接着就是有人劝他先下手为强,同时认为他现在的处境,与武帝年间的刘据,以及先太子李建成差不多,一个不慎就是死局结束。
这时他又想起了他皇祖父的言论。
很快便心动,并开始谋划!
不过,因为他跟他父皇李世民不一样,他没有领兵打过仗,手底下虽然有人可用,但并没有足够信任的将领,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将领,更难以确定谁愿意如尉迟敬德等人那样,脑袋别裤腰带跟他一起干,所以难免有些迟疑犹豫。
正应了那句秀才造反,半年不成。
比他爹少了份果断决然。
造反这种事,讲究的就是一个雷霆出击,出人意料,李世民从有想法到正式动手,中间时间都不超过半个月,这才有了最后的胜利,可李承乾他们呢?
贞观十六年上半年有的想法,结果贞观十六年快结束,都要过年了,还没正式动手,过程更是动摇过不止一次。
比如说最开始,他想的是效仿李世民弄死李泰,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把李治也弄死,这样他就成为唯一的嫡子了,到时他父皇应该跟他皇祖父一样。
除了他,别无选择。
后来因为李世民将魏征封为太子太傅,不断对外表态,自己并没有废太子的想法,李承乾就又因此犹豫了,他的犹豫跟李建成一样,都觉得自己现在好歹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理论来讲,只要不犯错,自己的父皇并没理由废自己。
过几年登基更是顺理成章的事。
没必要冒风险去逼宫造反。
只不过李建成遇到了个不跟他讲道理的李世民,再怎么想着不犯错,过几年便能顺理成章登基也没用,被杀了。
然后就有人劝李承乾。
当年先太子李建成跟你也是同样的想法,可结果如何呢,不能心慈手软!
紧接着,他的想法就又变了。
是真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