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骂朕,怒吼要造反。
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呢。
就已经失血过多而亡。
她是被那个秦家强抢入府,父母也被秦家那个畜生害死了,甚至于她本人都是抱着必死之心,从秦家跑出来的。
胳膊则是被追她的秦家人砍断。
追杀她的人更是直接闯进了府衙。
若非正好有绣衣卫在场,恐怕她就这么死了,也不会有造反折子递上来。
唉,她这哪是在造反啊!
她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命告御状。
如此一来,她骂朕的那些话倒也不算过分,确实是朕的失职,唉,这些还只是爆出来的,还只是侥幸逃出来,并且活着闯进府衙,同时还正好有绣衣卫在场,不用担心被当地县令压下来……
恐怕没报上来,被压下去的造反。
还有很多……
类似的悲惨故事,只怕是更多!”
又看了本将前因后果讲解的十分清楚的新奏折后,元熙帝内心感慨不已的开始发散思维,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并且越想越觉得心惊,越觉得百姓疾苦,地方士绅作恶,官员互相包庇。
“朕当年母妃去世后,有段时间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难熬,不过相比较于奏折里的一些人,还是要好太多了!”
又一本奏折看完,元熙帝甚至于还生出了些共鸣感,虽然当初苛待他的那些人都已经死了,不用他出面开口或动手,就有的是人,帮他把那些人弄死。
但童年记忆终究还是挺深刻。
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惶恐愤懑。
好在没几年他就出宫建府了,不像奏折里的一些人,一直被欺压受辱,甚至于吃不饱,日子过得还不如奴仆,光是设身处地在脑海里想想,元熙帝都觉得有些受不了,同时内心天平也愈加向要严惩造反者家族的方向倾斜,不然都感觉有些对不起那些用命来造反的人。
奏折看的越多,他就越觉得,那些造反者哪是在造反,分明是在告御状。
若真因为没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就轻拿轻放放过他们背后的家族,元熙帝他甚至都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童年。
是对自己童年的背叛。
不过最后他还是没有自己直接下决断,而是在第二天早朝特地挑了几个比较鲜明的例子,读给在场众大臣们听。
并且询问他们的意见。
本来元熙帝以为,向来古板的那些老大臣们说不定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