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天幕。
这种事就是一个换位思考。
他也突然明悟了几分,那个汉昭烈帝嘴里常念叨的话。
“汉、贼不两立。”
……
{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应允嘉定官府的申请,批准侯家的宗祠改为“三忠祠”,专门祭祀侯震旸、侯峒曾、侯岐曾父子三人,每年春秋举行宗族祭祀和官民公祭。}
{雍正还是当人的,侯氏三忠祠的建立,证明侯家在守城抗清八十年后受到官方的认同。}
{将明末忠臣的地位推上高峰的是乾隆皇帝。}
{乾隆这个人吧……不太好讲,但他确实是将自己视为儒家圣贤的后裔,将道德教化提上日程,大力表彰忠贞的明朝臣子,为天下树立“忠”的榜样。}
{乾隆初年,耗时四十年的《明史》纂修完毕。《明史》记录的明末嘉定抗清人物中,只有侯峒曾和黄淳耀两人专门列传。}
{而值得注意的是,《明史》中有关侯峒曾家族的传记,是侯家的友人汪琬所撰,他在《拟明史列传》中,为侯震旸、侯峒曾、侯岐曾父子三人分别立传,称为“侯氏三传”。}
{但由于篇幅限制和主题忌讳,如他自己预料的,侯岐曾的传记最终没有收入《明史》。}
{侯峒曾的传记附录了随父死节的侯玄演、侯玄洁兄弟,名垂青史。}
{而嘉定县在乾隆初年又一次编修县志。参与编纂的十六名读书人名单中,有两位侯家的后人,即侯开国的儿子侯焘和孙子侯肇基。}
{这一次,不仅侯峒曾、黄淳耀受到世人的敬仰,参加守城的其他乡绅也受到赞誉,包括侯家的亲家龚用广、龚用圆、龚用厚、龚孙玹都以殉国之名供奉在忠孝祠,随夫殉节的女眷也进入烈女祠。}
{虽然有政治作秀的嫌疑,但乾隆确实没有在嘉定这件事情上做什么春秋笔法。}
{也是乾隆钦定的,从前抗清的,开始受到推崇,得到敕封。从前降清的,全部成为政治上无法翻身的“贰臣”。}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
本意是为了让更多人像忠于明朝一样忠于清朝。
但自己也真的瞧不起那些贰臣。
“嗨!不管他了!”
反正大事已定,他们的后人也翻不出什么大风大浪了。
……
【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