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这般态度,可是把一旁的文武官员气得够呛。这要是自己家或者亲戚家的姑娘,说什么你大耳刮子抽你,但是公主的身份谁敢呀?
只好把信传回宫里,这下连一向激烈的张浚都不敢做主了,还是病中孟大娘娘道:“公主的脾气是官家宠出来的,她幼年受苦我等长辈也不好苛责,她既然要去见他爹爹,咱们也没有办法,让随行文武好好护送公主过去也就是了,至于官家怎么处理,尔等也不必多管。”
虽然宫中三个太后格局有些诡异,但现在大家无比感谢有个太后肯担事儿。就算护送公主难度比较大,也比公主自残来的让他们轻松。
只是苦了吕本中和辛文郁,弄得他俩只好坑了岳云同去。
只是孟太后身体确实是不行了,说完这几句话就咳嗽的厉害,夏时节,手冷的像是从冰窖里刚出来。宫人内侍赶紧护送老太太回了后宫。两位妃子轮流侍疾,在医们会诊之后,都发现这位这恐怕是大限到了,只好开了些温补的药去熬着。
跟了她一辈子的老嬷嬷道:“太后也真是的,这公主又不是您的子孙,让您还这样操心。”
孟太后倒是好脾气,道:“别这样说,官家如同我的亲生儿子,神佑这孩子确实是比几个小的受了大罪,任性一些也是应当的。”
老嬷嬷越发不解,甚至是怨怼了,“当年那个时候谁不苦,公主算好的了!就说娘娘您……”两废两立,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在东南过几天安生日子,还被道君父子坑的和官家离了心。
她想想都要为服侍了一辈子的大小姐掬一把同情泪。
孟太后一辈子经历的太多,反而有种超脱感,“世道的坏不是这些人造成的,谁都有苦处,不互相体谅,难道互相指责吗?要指责,也只能指责赵佶父子罢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有几个沉稳的?就说是我当年若是肯体谅哲庙,焉能有后来的日子?”
老嬷嬷无语,其实,哲宗赵煦和孟如寄的婚姻失败,魁祸首当然是封建包办的仁宣太后,但两个人也都有责任。
赵煦无力反抗祖母,又觉得皇后不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就一心偏爱宠妃刘氏。导致皇后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最后做出了出格的事,我赶上了新旧党争,孟皇后因此被废。
但孟如寄人之将死,回首自己的一生,虽然还是不能原谅哲宗和刘氏这对贱人,别反思自己当年没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无论自己是谁立的,既然要和赵煦做夫妻,不体谅他面对朝局和守旧势力的巨大压力,还总是劝他这个,劝他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