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抵赖狡辩,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
眼下他只想着如何将大事化小,不禁又想起他的老泰山来:“太师怎么还不到京城?若他老人家在,就不会这么麻烦。”
盼着太师回京的可不止他一个,皇后也在日夜期盼,甚至打发了人出京去接应。
午后皇上身边的太监过来传话,说皇上要到皇后宫里用晚膳。
皇后听了连忙命人准备。
天还没黑,皇上就到皇后宫里来了,这几天皇上也为着赵王和楚王的事耗费心神,脸上难免带出几分疲惫的神色。
皇后连忙迎上前:“陛下辛苦了,到这边榻上躺一会儿吧,我叫人来给你捶着。”
皇上抬手揉了揉眉心说:“不必了,叫他们先沏了茶来吧!”
“听他们说陛下这几日睡得都不好,臣妾已经命御膳房炖了安神的补汤,不知陛下吃着怎么样?”皇后陪着小心说。
闯祸的是她娘家人,她难免心虚。
“楚王和赵王闹得不可开交,便是吃再多安神的补汤,也还是免不了要操心头疼。”皇上是真的发愁。
“便是再烦难的事,陛下也一定要保重龙体才成,每年冬日您的咳疾都会复发,太医也说了重在保养。”皇后说着哭了起来,“臣妾万没想到桐儿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前朝的那些事也不知是真是假,难道赵王已经胆大妄为到这种地步了吗?”
皇上当然不会任由她哭下去,说道:“这事也不怪你,又不是你叫他们做的恶。不过我也要跟你说,今日里京城的太学生们联名上书,甚至到衙门里请愿。要求严办此事,严惩赵王。”
“这……这些太学生们不好好的读书,跟着闹什么?”皇后闻言皱起了眉头,她当然也知道太学生们最是骨头硬,嗓门大,得理不饶人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民愤从来都不可以忽视。这些太学生们饱读诗书通晓经义,可不是寻常的百姓啊!”
“是,是臣妾一时鲁莽了。”皇后赶忙把话往回收,“臣妾也是心焦,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起来有件事我要和你商量。”皇上喝了一口茶,“不管是为平民愤还是为了安抚楚王一家,应桐是不能在宫里待下去了。
我听说这几天他也病着,干脆就让他回到赵王府去养病好了。”
皇后当然是不愿意的,她从来都想着把这个外甥收为养子,然后让他继承大统。
她试探着问道:“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