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虽与朕不是血亲,但胜过血亲,朕为何要惧叔父?”
小皇帝直起身子,和顾怀对视着,这一番话说得很坦荡:“叔父一举一动,皆是为大魏江山考虑,朕的确听到了不少谗言,但朕就算年幼,也知道叔父是大魏栋梁,也是铁骨铮铮的忠臣,断不会如那些小人所言,做出遗臭万年的事来。”
顾怀更惊讶了。
眼前的这个孩子,和自己离开前真的有些不一样了,以前的他聪明,但是也畏惧自己,一举一动都透着股谨慎小心的味道,现在的他依然有些不敢和自己对视,但刚才那一番话,到底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年少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难道说在自己离开的这些时间里,有某些人,或者某些事,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年少天子的心思么?
顾怀目光微动,但最终还是没有问出来。
不管怎么样,小皇帝愿意主动亲近他,总是好的,这番作态就算是做戏,也说明小皇帝起码认清了眼下的处境,不至于把场面弄得太难看--这就够了,顾怀把他当孩子养,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事情,能如眼下这样凑合出一套架子来,已经算是圆满了。
他又考究了一些天子的学业,说起些前线打仗的事情,小皇帝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难免带着年幼的孩子气,但起码已经有一套自己看待世事的逻辑了,尤其是在军事上,大概是受到了顾怀以及北地的影响,小皇帝对于北伐的态度很坚决,大魏皇帝喜欢蜗居于南方的风气,眼看着就要被扭转回来。
而顾怀也没有什么藏私的心思,对于北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事,产生的风波,他都没有隐瞒,彷佛是在有意领着小皇帝思考,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国战里让魏国压倒辽国,他还提出了几个问题,看着小皇帝皱眉思索苦寻答案的模样,总还是找到了一分养孩子的快乐。
这番对答到了最后,顾怀也就顺理成章提出了一件事,接下来短时间内魏辽不会再起战事,所以他决定一边为魏国寻找、掠夺更多海外资源的同时,一边回一趟京城,将那些堆积下来还未解决的事一边处理了,小皇帝还没有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便被他带到了北境,京城那边的诸公早就已经抓住这件事发难了许多次,如今局势暂时平静,他的确也该带着小皇帝回一趟京城,让小皇帝正式登基,祭一祭大魏的宗庙。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关于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