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里的矬子将军董力带领偏师进逼戎州(今宜宾),虚张声势。但对于这支军队能取得什么样的战绩,董璜根本不抱希望。
董璜军主力很快到达了建昌府首府木逵,在此稍作休整之后,随即出发直奔清溪关。
木逵,就是后世的西昌,在三国时代则称为邛都,诸葛亮南征时,曾在这里大败越嶲夷首领高定元。高定元是《三国演义》蛮将高定的原型。被董璜打击的大理国高氏一族,有一种说法其祖先就是高定元。
清溪关,则是石门道北出的第一个关隘。
不过,这个扼守蜀中门户的关隘,之前就已经掌控在大理手中。
“五代时,清溪关没于蛮。”
(行军路线图)
-----------------
事实上,不仅仅是清溪关,到了这个时代,在大唐时代辖大渡河两岸三县十一城的黎州,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真正属于后蜀的部分,仅剩大渡河北岸的汉源、飞越、通望三个县,十来座小城。
后蜀黎州的治所虽然在汉源县,但是真正称得上是成都屏障的,却是汉源县以北邛崃山脉上的邛崃关。
大虞军前锋,用忽必烈灭大理时用过的“元跨革囊”之策,以典韦率领藤甲兵为先锋,绑着革囊、推着竹筏,渡过大渡河,出其不意兵临年久失修的汉源城。
因为云南最近三十多年间忙于内乱,先后经历了大长和国、大义宁国、大理国、大虞国等朝代,内部动荡不断,一直未曾北侵,后蜀上下以及黎州守将难免放松警惕;
加之去年高量成的一番表演,让后蜀君臣普遍认为大虞刚刚取代大理,内部不稳,不仅无力进攻,甚至可能都无力防守,这才会多番示好,故而对大虞的警惕性趋近为零;
再加上黎州,尤其是汉源等城,本身就城池残破,人口稀少,之前几乎每次南诏等南蛮势力进攻,就必定会被攻破,以至于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城市,更像是一个传递烽火的前沿据点;城里的守军也不多,更不精锐。
反观大虞一方,将领勇猛、十足精锐。
种种因素,让典韦很轻松的拿下了汉源城。
唯一遗憾的是,汉源守将的跑路和点烽火姿势极为熟练,大虞入侵的消息瞒不住了。
当乘胜追击的典韦赶到邛崃关时,关上已经不再是毫无准备的状态。
但也仅此而已了。
邛崃关整整四十年未曾直面蛮兵,大多数守军几乎未曾经历过战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