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
“蝗灾要来了。大家伙做好准备,能投靠远房亲戚的就去投靠,投靠不了的,只能另寻出路了。”
姜大山话音落地,村民们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怎么可能,我才从地里出来呢,我们家的麦子长得好好的......”
“不对,我家的麦子,叶片有被啃食过的痕迹。”
“这是正常现象,哪年不是这样的,怎么今年就要招蝗虫了?”
村民争执不休,他们辛苦耕种了一个季度,就等着下个月收成,现在告诉他们白忙活了,这谁能接受。
“他说的是真的。”在一片嘈杂声中,一位八旬老人手执拐杖敲地,声音嘶哑却浑厚有力,一声声敲打在村民的心头上。
他是村里最老的老人,也是德高望重的代表。
此言一出,无情地戳破了村民的幻想,他们再也无法哄骗自己。
瞧着长势多好的麦田啊,怎么就要在快要收成的季节,被该死的蝗虫糟蹋了呢?
农民的活路,到底在哪里。
“村里最多只能留下一半的人口,如此才能保证留下来的人有足够活下来的物资。”
姜祇冷静出声,她向来只解决问题,安抚众人情绪这种工作,稍后自有族长来做。
“那离开的那一半人呢,他们怎么办?”
一老者发问,他一把骨头了,要是让他离开,还不如即刻回家上吊。
“是啊,各奔东西,出去流浪讨生活,具体如何,有没有个章程。”
如若离乡后,在外无意义地飘荡,最后做了个他乡异客,孤魂野鬼的,那还不如留在家乡饿死。
不少青年人如是想,他们可以吃苦,但生活总要有个奔头吧。
“三日后,我将会行船南下,有意愿追随我,凡是体格健壮,无不良嗜好者,明日起皆可至大槐树下报名。”
姜祇扬声,又打下一剂猛药,“跟随我的父老乡亲,我姜祇每个月出两吊铜钱作为月供,用以保证你们的生活需求。”
要想鱼上钩,还是得放点鱼饵。
是姜祇想要的,正是梨花村这些年轻力壮,有胆识敢闯荡的青年。
交不出赋税会便宜了官府,还不如跟随她闯荡。
至少她会真心护着他们。
“我还有一事要通知大家。”
姜大山再一次打断了喧嚣,他将腰间玉佩摘了下来,递给姜祇。
玉佩通体碧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