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独特,素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再说汝窑胎体的厚度,寻常瓷器的底子大多是在3mm左右,而汝窑瓷器胎底的厚度则是统一标准,做到了1.5mm的标准,后期的仿品虽然也能做到这个厚度,但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经过二次烧制而成的。
所以归根结底,汝窑一炉成型的技术,放到今天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
“老夫就来献丑说说这件青柚水仙盆。”苗瑞斌首先开腔说道:“东西我看了,是汝窑的真迹,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瓷器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华贵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造型,可它淬炼出的汝瓷却能以独特的质感与色彩成为中国瓷器绝美代表,可惜的是,如此完美的汝窑器具如今早已失传,后人至今无法破解汝窑工艺的独特奥秘。”
“秦朗师傅?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苗瑞斌把话茬抛给秦朗,很明显又是想借此考验他。
秦朗也不客气:“那我就来补充几句吧,这件宋汝窑水仙盆是真迹我是赞同的,无论是造型、还是刻画元素、以及加工制造的手法,都符合北宋年代的制作水准,但但需要补充的是,这件水仙盆上有一个小小的缺陷。”
秦朗伸手指着水仙盆右侧底部,一块指头大小的区域:“刚才我注意到了,这块区域的部分是后期修补过的,用的材质虽说也是玛瑙胎质,但它却不是当年的原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物件,不得不说这是个缺陷。”
秦朗最后说到这件汝窑水仙盆的估价价值:“汝窑的作品在古玩市场上已经是清晰明了了,按照器皿的大小、品相、以及打磨工艺都有明确的价格对标,眼前的这件汝窑水仙盆对标的估计价值应该在八百万上下,如果它的品相是完整的话,那么其估价价值至少还能上涨一百万的幅度!”
“所以从鉴宝师的角度来看,这件汝窑水仙盆属于是溢价购买!”
“漂亮!漂亮!漂亮!”
郑家和对秦朗的补充非常的满意,站起来连说了三声好,也是同时朝秦朗竖起大拇指:“秦朗师傅不亏是蓉城的鉴宝天才,连这么一块细小的缺陷都看的出来,老夫佩服的五体投地呀,行了老苗!人家秦朗的鉴宝水平已见分晓,你个老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