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
“粒子注入系统启动,当前目标粒子:氢离子。”
“粒子引导速率:标称 300 keV。”
……
“朗缪尔探针阵列信号检测启动.数据链路稳定。”
“中性束加热系统准备就绪,参数锁定至目标范围。”
马维和卡勒布门罗最后两条播报一结束,凯文斯通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吧。”
说罢,凯文斯通啪啪啪的在键盘上敲出一连串的指令,而现场的实验人员,也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起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计划的要求,分步骤开始执行。
“实验序列已启动核心磁场环加载.”
“等离子体腔体电流:45.3kA,等离子体环成型。”
“电磁线圈场压:均衡电子密度波动率监测中。”
………
随着最后的一句通报结束,面前的电脑屏幕开始出现一连串的数据流。
看到屏幕上不停滚动的数据流中一条警报都没有,凯文斯通这才松了一口气。
“真空腔压力……粒子引导场……等离子体生成状态……电子温度……都是正常!完全符合实验方案!”
凯文斯通满面红光的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的还会看一眼隔着数层铅玻璃的ETPD。
“这一次实验肯定能拿到想要的结果。”马维那张老脸上的痘痘更是红的就像要爆开似的。
这个实验要是成功了,至少可以发一篇顶刊,他作为核心人员怎么也能凑个并列一作。
这几年量子和高能物理领域的顶刊论文并列一作越来越多,少的有三四个,多的甚至七八个。
主要就是现在的物理,基本要靠跨学科合作,理论物理学家负责理论推导,实验物理学家负责实验设计,数据科学家进行数学建模与结果分析……这样一来,并列一作就成了常态。
而如果实验失败……呵呵,那就意味着这个团队的研究进度将被延迟至少半年,说不定就会把顶刊机会拱手让给其他研究组。
最紧张的无疑还是凯文斯通,站在马维身后不停地探头探脑,看着马维面前的电脑屏幕。
实验方案中,托卡马克中的等离子放电大约要持续30秒左右,对于凯文斯通来说,这简直就是他出生以来最慢的30秒。
方豫也同样看着屏幕,精神力却始终关注着实验室内的情况。
外面看不到,但在他的精神力反馈中,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