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三十四万六千二百二十二亩。
京城附郭,宛平一县,就隐田四十五万余亩,陈以勤当真被惊到了。
这些地方上的胥吏、乡绅、大户,真是好大的胆子!
宛平县人不足八万人,一人平均能均得十亩地左右,但各乡、村,区域不同,地情不同,人也有多少,陈以勤根据乡情、村情决定了一人该分多少田地亩数,然后,将所有土地分块,写入签筒中,一人抽一签,田地优劣、地理位置,全凭天意。
只要抽中,便不允许更改,陈以勤亲自发放给百姓第一张地契,也传达了‘只许种,不许买卖’的圣意。
初始均地还有些混乱,慢慢地就有了秩序,效率立时提了上来,而陈以勤也总算有时间将宛平县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后,分别报于玉熙宫和内阁。
着重点明了,地方隐田之事,比想象中更加严重,朝廷要做好随时选拔人才补入地方衙门吏员的准备。
陈以勤觉得,一直‘清丈田亩、均地于民’下去,地方衙门缺吏比缺官的情况还要严重。
圣上杀了那么多人,地方衙门官员,连一半都没死,但吏员,可能会十不存一。
地方吏员的贪渎,触目惊心!
内阁。
张居正几人看着陈以勤报上来的新鱼鳞图册,略显尴尬。
作为曾经隐田的家族之一,失额田亩越多,代表身上的罪孽越多。
所以默契地没有对官吏、士绅、大族、富户隐田的事发表意见,转而对陈以勤请求补缺宛平县吏员的事进行了商议。
张居正放下鱼鳞图册,望着僚众道:“以我之见,圣上对我大明朝几场官场清洗后,现今在位的官员都还算称职的,想来以后被问罪的官员会少些,不会再出现一次缺少几百、几千,乃至几万名空位,肃卿,你之前遴选的四十万农家子弟、工家子弟,还有多少人可做备选?”
几轮杀戮过后。
大明朝官员们的贪墨、搞事能力直线下降,被圣上砍死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的,这不是说没有贪官、昏官了,而是两京一十三省官员行事更加隐秘了,哪怕被抓,也不会顺着藤蔓纠杀几十、几百个人了。
今后肯定还会死人,但不会那么严重了。
之前遴选适合做官的工、农子弟,便只能降一等,去做吏员了。
如此一来,现有吏治有地方人主地方事的局面要被打破,毕竟遴选的吏员,不一定来自于该县、该府,甚至是该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