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东厂也能反过去查出两县矿难、民乱的真相。
那衢州府知府杨俊民绝对逃不掉了,所有贪赃枉法、弄权的事也就遮掩不住了。
罪孽滔天,必会牵涉到其父杨博和杨家身上,以圣上大律,杨博就是不死,也要就此离开朝廷。
当所有的事涌上心头,高拱猛然发现,自己似乎有罪,但又好像没罪。
在整个事件中。
开化知县余凯、德兴知县孙文,是儒家门生,儒家让二人以死揽下全部罪孽。
儒家在帮助杨博、陈洪,来化解江南二人“儿子”铸下的大错。
而儒家为了儒释道三方辩论,以牵线搭桥的方式,来让杨博、陈洪对他这个内阁次辅大臣予以朝廷、宫里的支持。
反之,高拱要在三方辩论第二场辩论中,对儒家进行支持。
高拱的确对儒家进行了偏袒,但佛门的彻底毁灭,是在三方辩论议题落定时,就已经确定的。
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逾矩,更没有违抗圣意。
朝廷历来就有明争暗斗,他的行事,虽有党同伐异之嫌,但都在规则以内,称不上罪。
唯一有危险的,是对圣心的“窥探”。
但他除了在君臣奏对时,提拔了些自己人外,没有任何坑害朝廷,坑害圣上的事。
那么,他唯一的罪,就是对圣上的过多“关心”。
高拱慢慢坐回座位上,摸了摸脑袋,这样的罪名,还杀不了一位内阁次辅大臣。
不过,张居正很快就让高拱领悟到,有些时候,死不了,会比死了还难受。
“黄锦黄公公接了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太监的位子,从明天起,东厂一切厂务,就该由黄公公来了。”张居正说道。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全部默在那里。
这是件好事。
相较于阴险毒辣的陈洪,那对人对事都温柔以待的黄锦,来提督东厂,对天下官员都是好事。
“还有,都察院参劾了一批官员,肃卿、汝贞、子实,都过过目吧。”
张居正拿出了几张纸,实则是一份名册,而名册列出的,都是新年京察中要斥退和调外的官员。
京察,即考察京官。
依照惯例,京察由吏部尚书、掌院都御史、吏部考功郎中共同主持。
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慎行独自拟出各项处分的名单,不足为怪。
可这于慎行,是元辅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