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宫女来说,哪有拒绝的道理,能接住就是泼天富贵。
若是能诞下子嗣,即便是庶子,也是攀上枝头当凤凰。
况且这样的事情,李承乾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要不然也没有现在的李象。
“这段时间,讲武堂的学子们,在识字这块进度如何。”
李承乾吃着羊肉夹蔬菜夹胡饼,顺口问道。
对于讲武堂还是很关心的。
但不识字,确实是硬伤,字都不认识,学兵法完全是扯淡了。
李象摇摇头说道:“父亲,讲武堂的学子们识字进度甚是缓慢。识字一事,于他们而言,实乃艰难。”
李承乾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食物,问道:“为何如此艰难?”
李象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亲,这些学子大多来自平民之家,自幼未曾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每日所虑皆是温饱生存之事,哪有机会识字习文。”
“且识字需从最基础的笔画、读音开始,犹如搭建高楼需从一砖一瓦垒起,这过程极为漫长而枯燥。”
“再者,识字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反复记忆、书写,方能牢记于心。可他们平日里还要进行操练,时间本就紧张,分给识字的精力便更为有限。”
李承乾听后,陷入沉思。
在古代,识字确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没有后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即便是有了学习的环境,进度也非常缓慢。
转念一想,既然没有,那为什么自己不弄一本出来呢。
想到这里,李承乾也没了继续吃的兴趣,起身去书房,吩咐内侍文忠,去拿一册千字文来。
千字文是现在主要启蒙教育书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编纂,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百姓家庭都用。
内侍文忠拿来千字文的书册。
李承乾提笔抄录。
但写下去的字,却不是繁体字了,而是简体字。
且在每个简体字上,加上了拼音标注。
简体自古有之,简称俗字,又称俗书。
简化的俗书并不属于朝廷规范用字,主要是民间所用。
用得最多的,就是账房先生了。
简体字笔画少,速度快的特点,用于记账,快速记录更为实用,省时又省事。
因为流行民间,写法就比较随心所欲了,一个字就会有很多种写法,除此外还有异体字,错别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