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小帖子。
高处贴“抬头见喜”,门口贴“出门通顺”,狗窝贴“六畜兴旺”,鸡圈贴“鸡蛋满仓”,炭堆上贴“炭薪满堆”,还要准备火龙上贴的“旺火冲天”。
大门口的对联,是一家的招牌。
不但要好好写,还要在墨汁里加金粉,调开了写出来就是金色的大字,有气派。
理发,是年前的另一件大事。
因为正月理发对舅舅不吉利,如果错过二十六,就需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能再理发。
所以这一天,家里的男丁谁都逃不掉,在李燕的高压规训下,必须去理发。
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再到除夕,就要为年夜饭做准备了。
准备年夜饭的同时,吕家人还会走亲访友。
吕余庆和李燕都是体制内中人,自然少不了人情往来。
爸妈这几天白天往往都是不在家的,他们要到处拜访一下年前的领导和同事,互赠过年的小礼物,给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只留下自己在家里。
要么和钟瑞曦约会,要么窝在家里享受独处,开开视频,打打游戏。
这就是吕锦程印象中的过年。
人在他乡,有时候最怕的,便是过年。
长大后,大家也自觉不放鞭炮了。
亲戚也不怎么往来了,每当吕锦程在外地过年时,总觉得少了几分味道。
父母那时候,也会偶尔来他京城的大房子里过年,住上几天再离开回到辽城。
互相串门拜年的情景也没有了,超一线城市里的人,渐渐对他人的生活变得漠不关心。
活出了各扫门前雪的味道。
表面兄弟的牌局和唱K倒是从来不会少。
但是这样的场景,总会让人想起陈奕迅的K歌之王。
大家看起来都在欢天喜地,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再后来,过年要聚的同学和朋友们,也走动少了。
大家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责任。
即使难得的聚会,也因为各自生活的圈子和层次差别太大,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
索然无味。
年味,是年幼时妈妈买的新衣服、爸爸给的新玩具,还有长辈的压岁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或者是和小伙伴放着鞭炮到处跑、和家人一起包饺子贴春联其乐融融的气氛。
吕锦程曾经觉得,自己是出门在外一年回家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