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朕要再被骗,那才是傻子呢!
父子默契的选择了沉默。
二人为君之道各不相同,而且,谁也说不出谁的不是,
刘彻是有功绩在身的,在对匈战事上,换一个皇帝,未必能比刘彻做得更好,
刘彻自然更说不了刘据,毕竟自己差点也玩崩了,
既然都觉得自己没错,两人争辩也就没有意义,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不如就留给历史来评说吧。
刘据看向便宜老爹,问道:“您怎就一直看不惯霍光呢?”
“额....”
刘彻用霍显掣肘霍家,从结果而言,确是利于皇家的权术,从刘彻的角度,是出于公心,但,这一片公心中也掺杂着不少的私心。
“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得此两者,无往不利。”
刘据暗道,
清,慎,勤,
霍光是三样都占了。
得二者是无往不利,得三者可就让皇帝担心了。
但....
“父皇,这不能算是缘由。”
刘彻有话不直说,一直是云里雾里的,既然这个回答不满意,那我就再给你想一个,
“霍丞相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看似也在夸霍光。
实则言外之意是,霍光越界了。
登车揽辔...换个说法,不就是大包大揽吗?
权力是恒定的,不要以为,皇帝和丞相能同时揽权,皇帝和丞相既合作又对抗,如同拔河一般,你大些力气,我就会被拽过去点,我再努把力,你也会被扯回来些,
朱元璋废丞相做得轰轰烈烈,实则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一直都存在,或明或暗,只不过大多数皇帝的做法,都是通过改革官制来分解相权,
三省六部制自不用说,把丞相的行政权一分为三,
实则宋朝时对相权的打压更过分,
设了个副相,叫参知政事,美其名曰和丞相一起办公,实则是把丞相的行政权一分为二,
设三司使,丞相连钱也不能过问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不经过丞相,直接对皇帝负责,这说明什么?在财政的决策流程中,直接把丞相踢出去了!
又设枢密使,在军事层面的作用与前两者都差不多,主打一个分权,这也是宋朝的祖宗之法,一个字“分”!
还有一处最绝的杀招,就是对谏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