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他的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要说出来他的典故,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
王祥的父亲娶了后母,后母一直对王祥不满,后母的不满并非是平时总挑刺、没事骂两句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想要王祥死。
有一天夜里,后母趁着王祥睡觉,拿着刀偷摸去王祥的屋里暗杀他,恰好碰上王祥起夜小解,后母挥刀砍在被褥上。
等到王祥回来后见到此景,他第一反应不是愤怒,更不是逃跑,而是见后母脸上露出遗憾没杀掉自己的表情,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后母杀了自己。
王祥与后母不得不说的故事......很多,很逆天。
卧冰求鲤的故事,可能都会让现代人觉得莫名其妙,后母想吃鱼了,王祥去冰面上用肚皮化开冰块,再捞鱼给后母吃,
难道没有卖鱼的?就算没有卖鱼的,非破冰捞鱼不可,难道不能用别的捞鱼法子吗?王祥用身体化开冰面,会让人觉得这小子智商不太高。
但在当时,王祥的举动闻名天下,孝感震天,天下人没有不知王祥孝子之名的,
于是,王祥顺理成章入了仕途,还当了大官。
王祥之于琅琊王氏,与秦孝公之于秦国,大差不差。
魏晋时的孝名,已经发展为了愚孝,大族子弟自小读经,不可能没看过“小棒则受,大棒则走”,却任由“孝”发展到如此病态的地步,
但以上种种,都印证了一个事实。
在汉晋之际,孝,是政治资源。
晋病态的孝道观念,是汉代孝道的畸形化,用刘据的话说就是,什么事和权力沾边就没好。
程怒树一语点透审卿,
审卿执事有恪、才气宣华,唯独是有一个毛病,做事急躁猛进。见刘彻势起,他自己先沉不住气了,细想下来,才发觉自己险些犯了大错!
他若是真在洛阳市场和太上皇的蒲桃锦对上了,天下人会怎么想?谁不知道审卿是刘据的人?最后不还是陛下授意的吗?
刘据本来就得位粗暴,别看父子之间的争斗中刘据尽显优势,实则刘彻一直有张底牌,刘彻是刘据的亲爹,孝道这层观念是如何都绕不开的,把刘彻逼得太死,用宗法关系,就能让刘据喝一壶。
刘据登基后一直避免和便宜老爹冲突,更是一直在有意规避在孝道层面的问题,审卿这么一搞,等于说是炸药点火,非但不会帮到陛下,反而会出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