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的臣子,你们始终抱着侥幸的想法,希望着上天不会降下灾害,不会这么对待大明。”
“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可能,这都是作为大明臣子,需要去警惕的。”
“去规避的。”
“这也是你们身居此位该做的。”
“心中只有侥幸,满口大道理,真需要你们去施行仁义的时候,就在这假仁假义。”
“说着一堆空话废话,没有一点实干的精神,等百姓哀鸿一片时,又开始抱怨,是上天有眼无珠,或者是百姓罪恶,为上天降罪。”
“你们谁都能去敢去指责。”
“独独漏了自己。”
“但偏偏问题最大的就是你们。”
“作为大明的官员,没有一点担当,更没有一点为天下着想的想法,脑子里只想着争权夺利,只想着敷衍了事,瞻前顾后,你们这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当官不是为了作威作福的。”
“这样的官员,无实际的担当跟抱负,又如何担得起天下的期待跟百姓的信任?”
“元末距今,天下灾害这么多。”
“臣子换了一波又一波,制度改了又改,完善了又完善,但天下灾害少了吗?死在天灾下的人少了吗?”
“没有。”
“因为这不仅是天灾。”
“更是人祸,更是朝廷上下官员的不作为。”
“或许在你们看来,你们什么都做了,灾也赈了,百姓也救助了,能做的要做的该做的,也全都做了。”
“我凭什么去指责你们?”
“但你们拍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你们真有防微杜渐之心?真有提前预防的心思?真有去尽力避免减少天灾的影响?”
“你们太傲慢了!”
“你们本可以为天下做更多。”
“你们现在做的,除了祈祷上苍,便是心存着各种侥幸,认为天灾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力而为。”
“但这不是百姓对你们的期待。”
“百姓要的是你们对天下做出长久的规划,将天下可能出现的灾害都提前预防到,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你们又是如何做的?”
“任由地方百姓自生自灭,等到天灾降临,再开始去规划去解决,为何就不能提前去预防,将原本可能造成十几万伤亡的干旱洪水降低到几万几千乃至更少的伤亡?”
“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