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够全面。”
“甚至显得太过片面了。”
“我的确反对当下继续研究儒家学问,因为如今的儒家学子,已没有了原本儒家士子的风骨。”
“过往的儒家学子,大多践行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万千挫折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而坚定自己的志向。”
“现在的士人,没有自己的志向。”
“只懂得随波逐流。”
“一个人如没经风雨的考验,挫折的教育,仅凭几本书,听君一席话,就确立一种志向,信奉一种思想,那这种人的信仰,往往是靠不住的,如今儒家独大,因而对于很多学子而言,只要读了几本儒家经典,能讲会说,生活就能一帆风顺。”
“但一旦遭遇挫折,受一点打击,往往就会改选更张,另攀他枝。”
“学问是从实践中来的,不是空读书就能得到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儒家的思想,也没有很多人理解的那么浅显,只是很多人人云亦云,一味地牵强附会,从而导致了儒家学说的不断空洞,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百姓的当前利益,另一种为百姓的长远利益。”
“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
“两者是兼顾并互补的。”
“朝廷的士大夫,口中喊着为民请命,但又当真为百姓做了多少事事。”
“对很多人而言,仁政爱民只是一个口号,而且在旧元的残暴统治下,天下很多士人早已忘却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是非,他们秉持的利己主义,因为利益凌驾于国家至上。”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他们随意的编造、扭曲、传播、反对,真正对天下有益的事。”
“私心超过了公心。”
“儒家学说也好,道家学说也罢。”
“甚至是法家、墨家。”
“任何学说都是服务于人的,而不当是人服务于这些学说的,刘三吾学士满腹经纶,但这些经纶,又有多少能为天下所用?如今天下的学子都为‘儒家’的‘形’束缚住了,因而必须打破。”
“而且要坚定的打破。”
“让人从儒家的‘形而上学’上脱离出来。”
“让儒家的学说,为朝廷为天下所用,而不是让儒家的学说,成为朝廷的累赘跟负担,甚至成为天下前进的阻碍。”
“任何学说都只能是为人服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