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江面拂过一般。
因为姜夔本身就是一个深谙音律之人,《扬州慢》这个词牌名,又是姜夔首创,因此这首词也极富声韵之美,读起来如清水滴石,朗朗上口,再加上姜鹿溪的声音又带了些清冷,如甘冽的清泉一样,听着自然是好听极了。
正所谓从文人诗词文章里辨其性格,从姜夔的诗词文章里,就能知道他是一个清新隽永的人,或者是用清空高洁来形容更加贴切,而姜鹿溪显然也是这样的人。
甚至有趣的是,两人都姓姜。
姜鹿溪将这首词背完后看着程行一直在盯着她看,便道:“我很喜欢姜夔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嗯,这首词我也很喜欢,你背的也很好。”程行道。
“姜夔的人生,其实跟历史上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一样,二十二岁的时候写出了这首名满天下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但四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被选中,而在他那個年代,自1127年赵构南京称帝后,十余年间,南宋经历绍兴和议,放弃了淮河以北地区。朝政腐败,奸臣辈出,四次科考都没有被选中之后,仕途不顺的姜夔,一直都生活在颠沛流离中。其实那个年代,同样有着这样遭遇的不只是他一个,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如辛弃疾,陆游,杨万里,都是一样。”程行道。
“嗯。”姜鹿溪认真听完后点了点头。
她只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姜夔,但对于诗人背后的人生经历,了解的并不算多。
不过这首词,的确是写的很好的。
上午的第二节课过后,程行跟周远下了楼去了厕所。
而在程行走后不久,一名女生紧张的走进了三班的教室。
她个子不高,看上去有些腼腆,走到了程行的桌子前后,她额头上带着些细密汗水的向着旁边正在写字的姜鹿溪问道:“你,你好,请问,这是程行的座位吗?”
姜鹿溪看着面前的女生,她点了点头。
那名女生松了口气,然后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她将纸压在程行的书本里后,便慌乱的跑开了。
而看到这一幕的姜鹿溪,则是愣了愣。
她没有再继续低头写字,而是一直瞅着那夹在程行书本里的一封书信。
可能是因为还有几天就放假了,然后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
许多学生都趁着最后的这几天,把心里那些隐藏着不敢说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