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太公道:“大儿子常年在外做生意,是大儿从很遥远的西土引进的,这稀有之物,价格不菲,我原以为它到此处会水土不服,生长不佳,想不到却长势良好。现已落冬,是最后一次开花了,半仙正敢得及时。”
姚半仙摘下一朵小花,放置鼻尖嗅了嗅,神色怡然,开口便赞美道:“这花甚好、这花甚好。”在他心里突然起了一个念想,待回去时讨些根芽到自家院里种,姜老太公不会吝惜不给吧?
进到屋内,见到一年轻女子侧躺于床上,面部消瘦,呈蜡黄之色,气息奄奄的样子。
姜老太公道:“这便是小儿子的媳妇,年方二八,腹部疼痛有数月,一天茶饭不进,日渐消瘦,寻遍良医均不奏效,听旁人说怕是被鬼邪上了身,这才到龙古镇寻半仙前来救治。”
姚半仙大致查看了那女子的病情,问起那女子的话时,那女子有气无力,不多应答……
屋内空气污浊,散发着女子的口臭味,姚半仙捂着口鼻,叫姜老太公把窗门打开。
窗边的山头上正挂着一弯浅浅的半月,姚半仙举起感念棒对准那半月,默念了几道咒语,随即挥舞着感念棒在屋内探刺着每个黑暗的角落,随后将感念棒在那女子的身上轻轻扫过。
一番装神弄鬼下来,但感念棒平静如初,不见有任何响动。
姚半仙闭目静思片刻,睁开了双眼缓缓地道:“屋内并无恶鬼,这姑娘身上也干净……”
话说间,姚半仙已坐在了女子的床头,提起女子的右手把脉问诊起来。
脉搏十分微弱不易感知,但从脉象判断,病灶大致发自胃部。
姚半仙伸手去按那女子的腹部,按至胃部时,只听得那女子“啊”地喊出一声来,直叫道:“痛、痛、痛。”她的额头已渗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
过了良久,姚半仙微微点着头道:“她的口气恶臭刺鼻,胃里有股虚阳之火,她不是被什么鬼邪上身,而是误食东西致胃部发病出血,时间已拖延太久了,如再不医治,性命恐将不保啊。”
姜老太公懊悔地“啊”了一声,却不知如何作答。
姚半仙叫姜老太公寻来纸和笔,他提笔便开了一道药方,有三七、桃仁、红花、麦芽、蒲公英、鸡死藤、木姜子等二十七道中药……
姚半仙将药方子递给姜老太公,道:“这叫二七胃通散,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消炎、消食化痰等功效,药性相辅相成,各抓十克,用瓦罐熬制,亦可晒干磨成药粉,每天早中晚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