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同的。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在《菩萨璎珞经》上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菩萨戒是「尽心为体」,它是以你的菩提心为自体,菩提心本身是一种时空无尽的修学,所以你修习戒法也不应该有所局限,就是六种戒法都应该修学,只要你受了菩萨戒。因为菩提心的内涵,开展出来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这六种戒法你都要修学;不像声闻戒法,声闻戒法它是局限的,你受了这一部律,你受四分律、五分律,你就修学这一部律就好,所以律学就有所谓的部派佛教,大家对律学的看法不同而产生部派。但是菩萨戒没有所谓的部派,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你所有的菩萨戒迟早都要修学。
我个人有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在六种菩萨戒当中,我建议大家以《瑜伽菩萨戒本》做基础,因为「瑜伽菩萨戒」容易做到,它多分摄受的是凡位菩萨;以《梵网经菩萨戒》做究竟,《梵网经菩萨戒》讲得最圆满。但是初学者修学《梵网经》会觉得境界很高,因为它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摄受法身菩萨,像我们对法宝的恭敬──刺血为墨、析骨为笔,有时候只在观想用,没有办法实际付诸行动。所以《梵网经》可以当做我们的修学菩萨戒的究竟;但是在下手的时候,我们可以以《瑜伽菩萨戒》做基础。这以上是解释标题。
贰、修学宗要
甲一、正明大乘两种根本
我们在讲授菩萨戒法之前,把修学的宗要作一个说明,这当中分两科:甲一、正明大乘两种根本,甲二、结示菩萨五德。根本就像一棵树的根本,树有根本才能够产生枝叶华果;我们修学菩萨戒亦复如是,要依止两种根本才能够开展出广大的菩萨戒法。大乘两种根本:第一个是菩提心,就是我们心中的愿力;第二个就是正知见,心中的智慧。
乙一、菩提心
丙一、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
菩提心我们分两科,先看丙一、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说明发菩提心是趣入大乘之门,这当中我们看《广论》,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总说:
《广论》云:此中佛说两种大乘,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于此大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
佛陀在大乘经典当中讲到大乘法门有两个:第一个是「波罗蜜多大乘」跟「密咒大乘」。「波罗蜜多大乘」又叫做显教大乘,显教;「密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