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 ,这样子是依止染污的烦恼所「违犯」的罪相,这个是重的突吉罗罪,必须对一个菩萨做对首忏。我们再看下一科:
壬二、明非染违犯
若误失念而违犯者,非染违犯。
如果是一时的「失念」,就是外务繁忙,你不是因为轻慢心,实在是太忙了,你平常都有做定课,一时的失去正念而没有供养三宝,这种情况有犯,但是犯比较轻,因为不是依止烦恼来犯戒、不是依止轻慢心,只是一时的「失念」,这个时候是结轻的突吉罗罪,只要责心忏就可以。在整个轻戒当中这是第一条戒,古德也特别重视,他认为这条戒有它特殊的意义:从表面上来说,佛陀要我们供养三宝;但这当中有他的深义,深深的意义,就着三宝的境界来说,你供不供养他都无所谓,他内心当中有广大的功德,但是为什么佛陀一定要佛弟子每天供养三宝?因为三宝对我们有救拔义,假设我们不跟三宝结缘,我们所生起的菩提心假设没有三宝的加被,我们就容易退转、很容易退转。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这个大富长者家财很多,但是到了中年都没有生儿子,于是就向神明祈求,祈求以后果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大福德的境界,出生以后,他的家里就从地涌出一只金色的象,这只金色的象,牠不但身体是金色的,连排出的排泄物都是黄金,所以大富长者就把这个儿子称为象护āgapāla),出生就有象来保护他。这个孩子整天骑着象到处去游玩,他长大了,这只象也跟着长大。
有一天(古时候是封建制度,种性的气氛很明显,有钱人都是跟有钱人在一起,这些公子哥整天游玩),大家就谈论「大家说说家里面有什么样特殊的、可贵的、珍宝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宣说,象护说:我出生的时候有一只金色的象,生出来不但金色的,放出的排泄物也都是黄金。这个时候阿阇世是王子,他听到以后就生起贪心,就跟旁边的侍者说:有一天我做国王的时候,你要提醒我这件事情。阿阇世王,诸位知道,他是杀父、犯忤逆,他觉得他父亲实在活得太久了,他都不能做国王,就跟提婆达多合作把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给害死。害死了以后做了国王,那个侍者说:你当初要我提醒你,现在你做了国王,你要把象护的金象夺过来。
阿阇世王就邀请象护到王宫里面用餐,这个时候象护的父亲(他是个大臣)就说:阿阇世王是一个坏人,他恶心很重,你不要去,人家恐怕是要伤害你。但是象护因为福德力强,他说「没关系,我无所畏惧」,就带着象去应供。吃完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