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精神体力用在这些谈说世事,你做自利利他的时间就减少了,就产生障道了。所以这样子就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你违犯了你当初在佛前所发的愿,你要在你的生命尽形寿、尽未来际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而你的行为跟你的本愿刚好相违背了,所以犯了菩萨戒。
壬二、非染违犯
若由忘念虚度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就是说你对谈说世间的事情,你不是养成习惯,你是偶尔一时的忘念,就刚好有一天这样的因缘就虚度了时日,偶一为之,这样子也是犯戒,但是犯了轻的突吉罗罪。
这个地方是说,我们一般的修行人,在身口意的罪业当中:你说你一个人去造杀盗淫不容易,不是容易的,身业的过失不容易;但是口业的过失很容易出现,两舌、绮语、妄语、恶口。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冷静的检讨自己,我们会出现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刚开始有时候都不是自己的本意。不是你的本意怎么会讲出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呢?就是你这个话讲多了。你整天大家在一起,你也不用佛法来鼓励我,我也不用佛法鼓励你。大家干什么呢?就讲一些放逸的世间事情。
讲久了以后,这个心就摄不住了。刚开始讲话的时候还能摄心,知道我受了戒、还有戒体来观照自己,但是你这个讲久以后心随妄转,讲久了以后你就愈讲愈大胆,就会说溜了嘴,就会谈到很多很多不应该讲的人我是非。人我是非讲出去以后,你只要讲出去,世间上的事情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一下子大家都知道,就产生了障碍。
所以《格言联璧》「处众以慎言为要」,就是在大众当中你最重要的是谨慎你的言词,很多的过失都是因为讲话引生的。所以这一条戒的意思就是说,佛陀制戒表面上虽然说是虚度时日浪费时间,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在虚谈世事的时候不加以控制,那就不只是浪费时间了,就会产生很多的过失、很多障道因缘。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见他谈说,护彼意故,安住正念,须臾而听;若事希奇,或暂问他,或答他问:无所违犯。
开缘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去拜访一个众生,但是他正在谈说世俗的事情,当然我们应该礼貌尊重应有的礼节,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赶快离开的话可能就有所失礼了,对对方失礼,所以我们为了将护彼意,为了要摄受众生的心意,我们暂时的在那边听闻,但是内心安住在正念,虽然我们站在那个地方,但是内心是念佛、念法、念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