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强调胜义谛,我们在观照胜义谛的时候,就是观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有时候我们是有相行,观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苦恼什么是快乐,但是有时候我们应该把心带回家,就是观察这些因缘所生法,就是把凡夫的惑业苦拨开来,诸佛的功德庄严也把它拨开来,我们看到众生现前一念的清净心是如、诸佛那个明了的清净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你能够从这样的体验,你相信你有成佛的可能性,你的菩萨戒就能够具足而不退失了。
这个地方是说「把心带回家」,这个很重要,我们在修菩萨戒的时候,也面对很多的魔难,包括自己内心有障碍、包括外在人事的障碍,所以我们对于广大的修善、度众生可能会怯弱。
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就只好把心带回家,就是把你这个因缘所生法回归到生命的原点,把它归零。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老是在因缘所生法中活动、有相的境界活动,你会觉得这个菩萨道你没办法承当,太过于沉重;但是你一个人能够从假入空,从有相的因缘观里面回归到这种无相的、空性的真如里面,这个时候你从无相的真如三昧再出来,在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的感觉不一样,跟以前不一样,你回归到家以后再出来,你发觉这些境界都是如梦如幻的、是不真实的,这个时候你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内心就不怯弱,你从这个空性再出来看到如梦如幻,你发觉无量无边的烦恼要断除是可能的,无量无边的善法要成就也是可能的,你就有这种力量来承当。
所以这个地方是甚深见,你不能只是作因缘观,你有时候这念心也要到非因缘所生法的如的理体上安住,你要相信你有成佛的可能性,这个是培养我们一种成佛的意乐。
(二)广大行
广大的行动,我们把它念一遍:
善男子!夫大乘,受持第一清净律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坚固惭愧;深见深畏后世苦果;远离所有一切恶法。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厄难生死众苦。不顾自身所有安乐;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
—《地藏十轮经》—
我们先分成两段:第一段是讲到整个行动,从一个刚开始是断恶,受持第一清净律仪,摄律仪戒。什么叫受持摄律仪戒呢?
有三个内涵:第一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我们要产生灭恶当然要有对治力,恶法不会自己消失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