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遂调派多路兵马,分从不同位置出兵。
从行军地图上看。
进入济北国和东平国的青州军,如一个巨大的雪球,在兖州境内滚动,席卷一切。
而曹操派出的兵马,总数不过万人,却是在接战后,充分发挥骑兵优势,从青州军侧翼,利用高机动性,一沾即走,切割敌众。
侧翼和后方绕袭,凭借地势进行伏击等手段,连续不断。
青州军的庞大数量,每次只被曹操割下一块。
但数次交手后,青州军的推进,竟然受到了遏制,被曹操一口口吞食,一点点削弱。
青州军又不敢分兵去追,否则就要失去聚众的最大优势。
更重要的是即便分兵,也不可能追得上骑兵。
曹操亲自统兵,以瞒天过海,暗渡陈仓,遮掩行迹,切割敌众后,立即隐迹,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
管亥已意识到不妙,却无力改变战况。
他麾下连将领都做不到人手一匹马。
曹操在收缩防线这段时间,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清空沿路郡县的粮备,让青州军不能及时靠劫掠获取补给,弱其斗志。
如此多方配合,到七月末,缠战了大半月的时间。
管亥统计兵马折损,暗感震惊。
他们被困在东平和济北国交界处,已有半月左右无法推进。
他们人多,优点是没人能抵御他们的正面冲击。之前刘岱想利用城池固守,不过是多坚持了两天,便被冲溃。
青州军的缺点是过于臃肿,没有灵活性。
曹操的骑兵则正相反。
历史上所有的胜仗,本质上都是以己之长,破敌之短。
关键看能不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遏制对手。
只要青州兵马推进行军,曹操的骑兵就会咬上来。
半个月过去。
青州军粮食不断消耗,粮备的危机也在放大。
八月初,酷暑。
管亥焦躁的在大营里来回走动。
曹操利用骑兵缠战,不断撕咬他,对马少的青州军来说,几乎是无解的。
若强行前突,则部众会迅速被削弱,继续深入兖州,可能连后撤的机会也没有。
管亥已不太敢纵兵,往兖州腹心冲击。
他反复思虑,做出一个不甘心的决定,退兵,停止冲击兖州。
管亥想进行调整,缓一口气,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