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集团也在陆续选调和招聘新员工到疆省,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工资普遍要高上一个档次。
新的公司也注册成立,取名为青禾有机农业。
最终郭阳还是选择将其划分了为嘉禾集团的子公司,而不是归属于苜禾农牧。
苜禾农牧和天禾种业的部分股权会用于融资,青禾能避开,自然要避开。
签完约就是正式的入驻。
引水工程最终也由国铁下面的分局承建,对于打洞,还是交给这些国字号企业放心些。
但这些郭阳都交给了向天山和后续赶来的团队。
他自己则是拉着罗修和刘廷恩,收刮青禾各种种质资源。
先是青禾的沙棘种质苗圃,楚尹、浑金、等十几个大果沙棘品种,郭阳忙得不亦乐乎。
沙棘不论荒漠,还是戈壁,都是改良生态环境的优良植物,民勤和九泉也用得上。
此外,麻黄、大芸、甘草、阿魏等各种中药材,以及绒山羊、肉牛等,都挨个的收刮了一遍。
生物沙漠土壤研究所门口,罗修将两袋新鲜的阿魏菇装上车,郭阳则是双手插兜。
刘廷恩用看土匪似的眼神看着郭阳,无奈的说道:“没了,青禾的珍惜物产都被你搜罗齐全了?”
“真没了?”
“一点也没了。”
郭阳还有点意犹未尽。
接触久了,才发现刘廷恩是个宝藏老头,对干旱区的生态植物研究很有一手。
生物所也是华夏农科院的下属机构,部门齐全,疆省的各种动植物资源都有保存。
借着刘廷恩的关系,郭阳和罗修这些天快跑断了腿。
为了搜集青禾的动植物资源,他连罗钾项目都没有去考察。
其实也没必要去考察,罗钾项目的主导方肯定是国开投,嘉禾只能是小股东。
且嘉禾布局钾肥领域,也是想完善农资产业的生态链。
种植业就像是底层的老百姓,谁都可以来欺负上一头,其中欺压最狠的又属地主和农资。
以后嘉禾一手捏着土地,一手掌握着种子、生物农药、化肥等,。
辗转腾罗的空间就大了。
郭阳再次打量着刘廷恩,诚恳的说道:“刘主任,谢谢你。”
刘廷恩一时没适应过来,摆了摆手,“我是看在老向的面子上。”
“一码归一码,以后有需要科研资金支持的,可以联系嘉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