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阳来乌拉特的不止罗修,祁子文和谢时杰也来了。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猎鹰农业的行政部的经理袁佩云,以及牧草部经理钟晋。
这会儿都聚在一起分析。
虽然都觉得这事情处理起来很麻烦,但却没有一个提出要放弃的。
反而是郭阳在旁边提了几句撤资。
“撤资是不能撤的,撤了前期投的钱不就打水漂了吗,老板你就是把我这百多斤肉卖了我也赔不起。”
“苜禾在五原做的不错,巴盟不少区县都因此而获益,对方肯定也不想完全得罪我们。”
“只是这个拉投资的方式太值得商榷。”
“可能巴盟也是被裹挟的。”袁佩云突然说道:“一直以来都是牧民和后旗在挑事,巴盟是突然跳出来的。”
谢时杰心中一动,开口道:“可是还真是由下而上发起的。”
包心禹问道:“怎么说?”
“五原这些年做的太好了,或者说前旗、中旗、杭锦后qi,这些年的变化刺激到了后旗。”
“md,不会真被你说中了吧。”包心禹骂道:“艹,部分少族牧民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后旗的人均收入水平在巴盟才是最高的!”
巴盟一共一区两县四旗。
两县是五原和磴口,四旗是乌拉特前、中、后三旗,以及杭锦后qi。
论自然条件,其实都不太好,但有国家的扶持,日子过得也不算差。
然而,五原自从搭上了嘉禾后,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底层农户的日子过得红火。
嘉禾在五原的二十多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早已成了标杆项目,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而且,不仅苜蓿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其它种植业也被带动了起来。
这得益于土壤的改良。
在五原,轮作苜蓿已成了农户的第一选择。
原来的盐碱地、低产田全部变成了土壤肥沃的高产田。
不仅苜蓿可以带来收入,玉米、小麦和油葵等作物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惊人的收益。
这种趋势很快就向整个河套地区蔓延。
前旗、中旗、杭锦……数百万亩土壤板结、肥力低下、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盐碱地自发的参与到了这种改革中。
苜禾农牧向五原承诺的二期项目根本没有实施的机会。
几年时间下来,几百万亩劣质田地变成了良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