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么想的。”刘德树带着担忧的说道:“可化工集团想并购先正达。”
“所以中化也要参与吗?”
“需要的资金太多,化工集团没有资本融资的条件,要想成功收购,必须得有中化的参与。”
原时空中化并购先正达的具体过程,郭阳不记得了。
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一项成功的并购,为了筹集资金,当时穷尽了一切手段。
然而,借债是需要还的。
计划的是通过企业利润收益和公司上市来偿还债务,遗憾的是,两条路都走不通。
并购完成后的先正达平均每年亏损七八十亿元,谈何还债?
先正达估值奇高,上市的目的也是融资还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掠夺,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割韮菜”行为。
一旦上市,股市必然血崩。
所以,先正达上市之路也被堵死,最终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郭阳想了想,说道:“并购先正达,无非想提高国内农业技术水平,但走准了是先进、是先锋,走快了就是先烈啊!”
“明白你的意思了,郭总。”刘德树又叹道:“研发也不容易,你以为人人都是全王啊。”
“说白了就是投入不够,绝大多数民企没钱搞研发,国家也是这两年才有资金扶持,一年共5000万元,但还要17家企业分。”
郭阳吐槽道:“分给全王的也就两百多万,全王全年的研发投入是其100多倍。”
刘德树道:“国企缺乏创新机制,有时候想搞研发创新,也难以出成果,出了成果也会很快被仿制,在这样的环境里,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研发的积极性也被挫伤。”
“这是我能听的吗?”郭阳没想到刘德树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问题就在那里,不能一叶障目,我这个老头子最多两三年就退休了,说点牢骚话无伤大雅。”
郭阳半真半假的笑道:“是啊,还有两三年就退休,可别临到头再背一口黑锅。”
电话另一边的刘德树蹙了蹙眉,说:“看来,郭总是很不看好先正达啊,是不是知道一些内幕?”
“哪有什么内幕,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巨头们也明显出现了颓势。”郭阳笑道:“刘总不妨多看两年,静观其变。”
“郭总到倒是有信心。”刘德树沉吟了下,说:“果然,没事还是要和年轻人交流。”
“随时欢迎刘总来指导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