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尴尬了,连忙帮衬着往好处分析,还灵机一动想了个顺势而为的招:
“主公何必介意这些,或许子瑜铁口直断、在信中预测吕旷必降曹贼,根本就没有自证之心,只是想顺势用计呢。”
刘备一愣:“他送捷报的同时,千里迢迢夹带这封信,还能是为了用计?如何用计?”
庞统:“很简单,主公可以把此信展示给合肥的众文武看,提前告诉他们河北虽然距淮南千里之外,但河北的局势也一样在主公的掌握之中,在子瑜和孔明的算计之中。
灭吕翔是计划之中的事,吕旷会降曹也是计划之中的事。说不定吕旷降曹还能是我军拖延曹军的一个步骤,是我军引诱曹军把更多主力投到河北以求速战速决的诱饵,然后我军在淮南和徐州动兵,遇到的曹军实力才会更弱……
反正只要预测准了,我军上下士气必然高涨。只有一支军队上上下下都相信一切都在我方计划中,他们后续作战才会更加勇猛、气势如虹。
由此推之,我们还能举一反三,比如提前对淮北曹仁的防区,以及淮西蔡阳、李通的防区散播消息,说吕翔已灭,吕旷必降曹,但也会牵制曹操更多兵力去监视吕旷。
到时候等他们真得到这些消息时,也就会胆寒,意识到一切都被对面的敌军料准了。打仗打的就是人心,信心,一方觉得自己运筹帷幄,尽在掌握,另一方则觉得自己中计了,提心吊胆,还没打气势就此消彼长,不亚于数万雄兵的效果。”
刘备也是打老了仗的,如何会听不懂这个道理?
有时候,计策本身是什么不重要,战场上只要让己方相信“敌军中计了”,让敌军也相信“我们中计了”,这個心态本身,就价值万金。
被敌人算准,这个消息本身就是让人很难受的事情。
刘备被庞统这么一解释,心情也好了不少,不再去纠结诸葛瑾的动机了。
也正是到了这一步,诸葛亮才不用避嫌,主动建议道:“主公,我以为还是稍稍持重为好,一来如今主公抵达合肥的消息,还未向外散播,太早有所举动,容易让曹军警觉。
二来,主公可先向自己人散播捷报本身,并且让大家知道家兄有随附的奏书、与捷报一起送到。至于家兄书中的内容,没必要现在公布。可以等确认吕旷降曹后,再拿出来。
如此,只要印鉴完好、到时候誓师宴上坦然让诸将亲眼验证,确认书信是真,一样可以鼓舞士气。万一预测不准,也就没必要把信拿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