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戒对佛法的影响也是相同,都是覆灭佛法,对弟子没有如法的管教教诫,不过这一条戒所对治的是爱染心,就是师父对徒弟是一味的宠爱,徒弟有过失也就不讲了,徒弟不学习佛法,师父也就不广设方便来教导他,所以这一条戒的根本是爱染心,爱染心就在佛法当中的结党营私了。
我们再看到这一条戒,回到五十三页「不如法摄众戒」,他这个师长的过失是嫌恨心,这个地方的心态不同。同样的是没有对众生的教授,但是前面是爱染心而结党营私,这个地方是嫌恨心,就把这个徒弟给放弃了,使令佛法传承的因缘破坏了,是这个意思。
辛二、无违犯
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有疹疾;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转请余有势力者;若知徒众世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资身众具;若随所应教授教诫,皆已无倒教授教诫;若知众内有本外道,为窃法故来入众中,无所堪能,不可调伏:皆无违犯。
这条戒的开缘有八种因缘,第一个「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就是说这个师长跟徒弟可能是太熟了,太熟了,他一犯错,你经常讲他他也厌烦,他产生轻慢心,所以这个师长有时候适当的保持默然,有时候对他会有一种对治的功能,使他自我反省,灭恶生善,这保持默然也是一种教授。
「若护僧制」,这种教授可能在僧团当中违背制度,为了尊重僧制。「若有疹疾」,就是这个师长本身有病,这个实在作不主了,身体有病。
「若无气力不任加行」,就是这个师长身体虚弱,实在是不能堪任师长的教授还有追求资具。「若转请余有势力者」,这个师长没有教授能力,他请其它的法师来教授。「若知徒众世所共知,有大福德」,这一条戒是针对于资具提供的开缘,说你的徒弟世所共知,他有大福报、名声普闻,他自己有能力来追求他所需要的修行及种种衣服资具,当然我们就不用为他准备了。
「若随所应教授教诫,皆已无倒教授教诫」,这个师长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是这个众生他就是听不进去,但是你尽力了,这种是开缘。
「若知众内有本外道,为窃法故来入众中,无所堪能,不可调伏」,这个徒众根本就是邪见外道,他来佛法的目的不是来如法的修学佛法,是来偷窃佛法、来充实外道的知见,所以他的内心当中对佛法是无所堪能,就是他对佛法的真实道理是不能信受奉行的,他只是把佛法的道理来充实他外道的教法、来增长他的邪见而已,这种人当然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