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随法行,就是引导我们趋向涅槃的种种戒定慧的方便,叫做随法行,它本身不是涅槃,但是它有随顺涅槃的力量,这个也是开导的。
对于这种涅槃跟随顺涅槃种种的法门,能够给众生适当的开导,使令众生调伏烦恼、安住真理,这个就是利行。在四摄法当中,前面的同事、爱语、布施都是方便,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给众生得到利益,如果在整个四摄当中没有利行,前面三个都没有方向、都没有方向,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好,看庚一、不随顺众生戒,就是众生内心当中有希望,我们不加以随顺,这个菩萨就犯戒了。这条戒有二科,先看辛一、有违犯,这当中先看壬一、染违犯,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一个安住在菩萨净戒律仪的菩萨,他内心当中怀有嫌弃怨恨之心,于他有情,这个他指的是菩萨的眷属,可能是在家眷属、或者是出家的弟子等等,菩萨在教化弟子的时候犯了一个毛病,不随心转。
不随心转古德的解释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从方便的角度,菩萨不随顺众生的心愿、不满足他的心愿,就是他内心当中有这样的希求,而这样的希望不影响佛法修学的,虽然这个希望不圆满,但是他内心当中有这个坚固的希望,菩萨不加以随顺,不能让他感到欢喜,这第一个;第二个、菩萨不能够在满足他的希望以后,来转众生的心而趋向于涅槃,得到究竟的安乐。
简单的说,菩萨教化众生要先开方便门,给他暂时的安乐,满足他现前的希望,他欢喜以后,再开导他佛法究竟的道理,给他究竟的安乐,如果这个菩萨不能施设方便、也不能够开导真实的道理,这样子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这个地方是说,我们度化众生要考虑众生的根机,所以在《法华经》的意思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他内心有这个希望,他有这个希望,这个希望虽然不好、不圆满,但是可也是无可厚非,菩萨你就不满足他的希望,这个时候他入道无门,看到佛法这么的高超、这么的高峻,门坎太高,他就不学佛法了,他就去学一贯道、学基督教。就是说虽然他这个希望很狭劣,但是也不妨给他当做踏出佛法的第一步。
就是说一个人学习佛法,他不是一开始就生天了,他也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哪一个人不是唱炉香赞起欢喜心刚开始,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走到这个时候,我们忘掉自己的过程,我们就用比较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